發布時間:2019-01-17 瀏覽次數:0
“今冬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這句農諺道出了降雪對農業的益處,近期,不少地區都迎來了一場大雪,要提醒廣大農民朋友們注意,預防小麥凍害的發生。
小麥凍害原因
24小時內溫度下降10°C以上,最低溫度在5°C以下時小麥就非常容易出現凍害,易引起凍害的有以下5種情況:
(一)偏春性品種易受凍害
由于近年來全球轉暖和水利條件的提高,為了追求產量高,選育了一些半冬性偏春的品種。偏春性品種比偏冬性品種在越冬前和返青期生長速度快,易奪高產,所以從過去的選育冬性品種過渡到半冬性品種,甚至是半冬性偏春品種。
(二)播期過早,播量過大易形成旺苗引發凍害
如播種期的冬前積溫大于600℃以上,主莖葉大于6片葉以上,雖然播期適中,但播量過大,冬前群體大于90萬以上,主莖葉片有的達18厘米以上均屬旺苗,這種麥苗抗寒能力大大減退,遇極端天氣極易引發小麥凍害,尤其是主莖易死亡。
(三)播種過深過淺易形成弱苗引發凍害
過深4-6厘米易形成黃弱苗,分蘗缺位,越冬前就容易把地上部葉片凍傷,進一步使苗情轉弱。過淺,小于2.5厘米,分蘗多,分蘗節幾近表層,分蘗節處于干土層中,抗旱能力大大減弱,容易在冬季和返青期造成整株死苗。總之,播種深度應掌握在3-4厘米為宜。
(四)整地質量差易引起小麥凍害
由于現時耕作發生了變化,秸稈就地還田,耕地由深到淺,整地質量差、播后鎮壓力度小,使土壤跑風冒氣,一遇寒流易形成死苗或死蘗。
(五)其它
底墑差,土壤干旱,冬前過早澆水形成裂縫中的麥苗,氮肥過多,土壤肥力不足,均會影響小麥凍害發生。
小麥凍害對產量有什么影響
小麥產量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從小麥生產實際中我們不難發現,影響最大、讓小麥減產最為明顯的因素之一是凍害。而小麥凍害又包括冬季小麥越冬凍害和春季倒春寒發生時所產生的春季凍害。
一般情況下,冬季越冬小麥凍害發生所影響的多為每畝穗數(也叫單位面積穗數)的減少,一般越冬凍害減產5%~20%,冬季凍害死孽10%,減產5%左右;死孽20%~30%,嚴重時能夠造成絕收。
冬季較為寒冷或有階段性的寒流出現時,越冬小麥除了有分蘗被凍死凍傷外,有時整個植株也有被凍死的現象。氣溫越是寒冷、持續時間越長,小麥死莖死苗表現就越嚴重。
這樣就形成了小麥“分蘗消長曲線”中的兩個峰值間(冬季)的最低值。而當這個最低值低到了一定程度時,靠春季分蘗已經不能(彌補)達到每畝最基本的總莖數(40萬左右)時,這樣的麥田每畝穗數就會明顯的降低,產量降低也就在所難免。
小麥凍害補救方法
1、及時追肥,增加營養。肥力較差的田塊在田間解凍后,每畝追施摩卡素生物有機菌肥40-80公斤配合復合肥使用。
2、摩卡素葉面肥系列麥糧專用對小麥葉面噴施1-2次,對小麥恢復生長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早春及早鋤提高地溫,促進麥苗返青,提高分蘗抽穗率。
3、在小麥返青拔節期,結合澆水每畝施摩卡素生物有機菌肥40公斤,同時每畝用摩卡素葉面肥系列麥糧專用兌水15公斤葉面噴施,進行防治。
4、加強中后期水肥管理,防止早衰。受凍麥田由于植株體內消耗的養分較多,后期容易發生早衰。在春季第一次追肥的基礎上,看麥苗生長發育狀況,按照麥苗的需要,在拔節期或挑旗期噴施摩卡素葉面肥系列麥糧專用2-3次,促進穗大粒多,提高粒重,爭取把凍害損失降低到最低限度,提高小麥當年產量。
上一篇:上一篇:大蒜要高產,大蒜施肥是關鍵
下一篇:下一篇:微生物菌劑與土壤調理劑有什么關系?